老实说,许家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确实写下了房地产的传奇故事。这个出身于钢铁厂的穷小子,跑到深圳打拼,最后仗打房地产的东风安全炒股配资网,一跃成为内地的首富,粉丝可多了,其中就有正威集团的王文银等不少企业家。
说白了,正威集团的实力确实很强,老板王文银手里掌控着全球5%的矿产,曾经还当过深圳的首富。2022年广东百强企业中,正威集团的排名都超过了华为和腾讯。那这角色怎么会被许家印牵扯,最后损失几百亿呢?这事儿可不简单,说明了在商界竞争的复杂性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。
一、铜业大亨
王文银,咱安徽的娃,1968年出生。家里条件真心不咋地,他的童年是在一个毛坯房里过的。放学回家后,他可不轻松,不光要割草喂猪,还得种土豆、栽红薯。尽管干活挺累,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。这小子可能是受了徽商的影响,从小就和同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做生意。他年纪不大,就开始从山里收购农户的竹笋和木耳,运到城里去卖,赚的钱竟然能 cover 所有的学费。这样的经历,真是给他心里埋下了经商的种子。
尽管家庭条件差得可怜,家里人始终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,王文银也深信不疑。1989年,他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牛人,结果以超棒的成绩闯进了南京大学,还选了个少见的天文系。上学那天,村里人围着他鼓励、送行,这一刻让他下定决心,要想方设法帮助村民们实现脱贫致富。
那会儿,大学生可是稀罕物。1993年,王文银从南京大学一毕业,就被分到了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。原本按照规矩,他应该回到安徽老家工作,可是上面的领导觉得他有前途,于是把他送到更发达的上海。在那个时候能进国企,简直就是拿到了个铁饭碗。
虽然那时候月薪才400块,但在当时的年代,还是比上海的平均工资高出个100多,算得上是个小高收入群体了。不过,巧的是,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风头,从珠海、深圳、厦门,呼啦啦刮到了上海。这股创业热潮让王文银心里痒痒,他带着一个月的工资,义无反顾地南下深圳,开始了他的创业梦。
虽然他当时可是个高级知识分子,还有过国企的工作经验,但刚到深圳时,没办法,只能去工地打零工,晚上就窝在桥洞和大马路上。从来不怕艰苦的他,很快就找到了在一家香港企业干仓库管理的机会。凭着过人的记忆力,他把几千种物料的位置都记得一清二楚。不光如此,依靠他超强的管理能力,没过多久就升到了物料控制总经理,年薪也突破了10万,真是让人刮目相看!
真是“金子无论在哪儿都能发光”啊!他意识到打工根本无法实现心中的创业梦想,于是到了深圳的第二年,就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开了一家电线厂,专门生产那会儿市场上缺的电线和插头。他还特别勇敢,采用了先付钱给供应商再拿货的模式,这可是需要肚子里有数的呀!
刚创业没多长时间,他的公司就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病毒的双重打击,简直受了不小的损失。不过,这哥们儿不简单,凭借独特的眼光迅速实现了逆风翻盘。在金融危机那会儿,他果断收购了不少倒闭的机械厂房,等疫情一结束,就靠这趟“赌注”赚了不少钱,真是厉害!
在非典时期,他又出手投资,买下了不少铜矿和钨矿,结果这些矿的价值是越来越高。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又来了,他选择与众不同,反其道而行,拿下了很多铜铁材料,还收购了几个欧美的铜加工企业。从那以后,他的事业就像火箭一样一发不可收拾,最终稳坐了“中国铜王”的宝座。
头号粉丝,指的就是那些对某个偶像、明星或团队特别热情的人。他们往往追随偶像的每一次动态,不论是音乐、影视作品,还是日常生活的小细节,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到。这类粉丝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为偶像打CALL,积极参与各种活动,更是会买买买,支持偶像的周边产品。要说他们的热情,真是让人佩服,像这种深厚的爱,谁能不感动呢?就好像老乡见老乡,分外亲切,永远陪伴在偶像身边。
为了降低经营风险,王文银提出了“三不原则”:不借钱、不上市、不接受采访。不过,真是让人感到可惜的是,他偏偏认识了许家印。
当时,许家印一眼就瞄准了深圳的创业资源,于是把恒大的总部搬到了这座城市。说实在的,强龙压不过地头蛇,他刚到深圳,就像鱼找水一样,拜访了不少商业大佬,王文银正是其中一位。当时,俩人见面时气氛相当轻松,聚会一结束,王文银还给许家印送上了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,里面还写了他创作的一首诗,真是情谊满满。
从诗的布局来看,这显然是一首藏头诗,连起来就是“许家印卓越且伟大”。这次见面,王文银决定砸下50亿投资恒大集团。说真的,许家印这一波操作直接带动了6000亿的资金流入。之后,俩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,王文银还多次把自己的资产抵押给恒大,真是一心扑在扩大投资上。可以说,王文银简直成了许家印的头号粉丝。
当时,许家印的恒大已经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领头羊,大家都觉得它的未来不可估量。接下来的一年里,王文银可厉害了,专门用自己的人脉帮恒大搞了一场饭局,邀请了马云、马化腾、张晋东等大佬。结果,在王文银的巧妙引导下,这几个商业巨头一共给恒大捧上了1680亿的投资。
可惜好景不长,恒大在2020年搞的上市活动沾沾自喜,结果却以失败告终。这些投资者原本想着通过大把的投资,等恒大一上市就能稳赚大钱,谁知道这一切都是泡影。2021年,恒大又遭遇重重打击,资金链断裂,账务造假,直接把许家印送进了麻烦之中。
在遇到暴雷危机后,王文银也没能幸免,之前在恒大投入的1300亿元全都打水漂了。虽说他常常名列富豪榜,但这一波资金几乎把他的家底耗尽了,最后只好通过卖矿、卖股来偿债,真是无奈啊。
三、被坑900亿
一不小心就走进了死胡同,王文银原本在有色金属领域混得风生水起,可偏偏有天对房地产产生了兴趣。这也不能说他有问题,零几年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那真是飞起来了,谁不心动啊!他也没忍住心底那股创业热情,结果一头扎进了当时的房地产热潮里。
2005年,王文银在深圳南山区买下了一块不小的土地,打算兴建一栋豪华的企业总部大楼,这也是他第一次跨足房地产。之后,他在深圳又陆续开发了好几个产业园区,比如国际电子信息港。这个园区可谓庞然大物,聚集了不少电子信息企业,能从研发、生产到销售提供一站式服务,真是个全能型的地方!
要是说以前那只是小试牛刀,2017年开始,可就不一样了。他和恒大集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,这才真正规范了他在房地产投资的步伐,迈出了关键的一步。
那会儿在王文银的眼中,恒大就是未来中国房地产的龙头老大,真是看好他的发展规模和前景。第一次,他就豪气地投了50亿人民币,没过多久,几年下来,投资额竟然达到了900亿。后来恒大出现资金问题,用股票来偿还债务,王文银又是一阵猛投,追加了800多个亿,真是眼光毒辣啊!
在许家印的带领下,王文银在湖北、河南等地也搞了一堆房产,足足20多块呢。他最开始想的房地产生意,感觉就是借点钱买地,盖楼,最后一卖就能赚疯了,可一做起来才发现问题不少。从设计到施工,再到消防、验收、招商,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纰漏,真是麻烦事一箩筐,最后要是想回本,那可是难上加难啊!
为了帮王文银渡过难关,恒大和正威集团在兰州搞了个合资公司。俩人各干各的,王文银负责拿地盖房,许家印则负责开发。经过几年,王文银也学会了许家印那些高杠杆的套路,手里已攒下了上千亿的地。真是个会干的人!
一直到2021年,恒大终于爆出大问题,王文银之前投资的900多个小项目全都泡汤了。不仅这样,他还因为与恒大合作的中港城房地产项目,卷入了一场法律纠纷。当时恒大集团闹出财务危机,王文银居然没有及时止损,反而想通过海外公司给许家印注资,希望能帮他渡过难关。结果没等资金到位,许家印就进去了,真是让人唏嘘!
这位大佬曾花了100亿收购恒大旗下的中港城项目,结果没想到到了2020年,恒大突然扔出一颗震撼弹,要求收回中港城,甚至还让正威退回那50亿人民币。最终,两家还真是撇开了不和,打到了法庭上。可见,房地产这门生意可不是随便谁都能玩得转的。受到恒大爆雷波及后,王文银的正威集团也跟着遭遇了严峻的财务困境。
到了2024年,王文银成了被执行人,自己高消费限制直接来了个4.7亿,整个正威集团被执行的总金额更是超过了100亿。这次危机一来,正威集团不得不制定了个“断臂求生”的计划,把不少非核心的业务和产业都拿出来卖掉。比如说,他退出了两家地方银行的股权,还把一块位于深圳的商业地块给以28亿元的价格转让了。
经过这次风波安全炒股配资网,王文银真的意识到该专注主业了。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投资半导体封装材料、锂电铜箔等附加值高的产业上。要知道,近期全球铜价飞涨,他手头的铜矿资源也迎来了升值的好时机。想当年,他对许家印的迷恋已经淡了不少,毕竟,像许家印那样放着房地产不搞,居然去发展足球、卖水、搞音乐,最终结果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